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ChatGPT流量見頂,AI革命中道崩殂?或許是OpenAI在下一盤大棋
原文來源:創業板觀察
本週,A股AI板塊可謂跌落神壇,板塊顯露頹勢。期間人工智能指數(931071)累計跌7.87%。
消息面上,前有崑崙萬維巨額減持挫傷人氣,後有ChatGPT訪問量數據疲軟——這更是被視為板塊走弱的主要催化劑。
此刻,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成為恐慌情緒的放大器,質疑聲不絕於耳——這波AI行情走到頭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不得不回溯上述數據的源頭。
網站數據分析工具imilarWeb的數據顯示,1月份,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訪問量環比增長131.6%,到了5月,這個數字變為了2.8%。 **截至6月20日,6月已經過去三分之二,訪問量比5月少了38%左右。 **
據諮詢服務機構AceCamp整理的數據,幾乎所有的AI聊天機器人,在用戶數量上的增長都已停滯,甚至開始出現下降趨勢。
同花順投顧平台上對“小熊跑得快”的介紹為“某券商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
流量滯漲並不意外OpenAI或許在下一盤大棋
從OpenAI近期的表態、做法來看,**該公司有意“限流”,訪問量滯漲並不意外。 **
早在4月5日,OpenAI就曾停止ChatGPT Plus付費項目的售賣。隨後在5月16日舉行的AI國會聽證會上,OpenAI CEO Sam Altman抱怨了“幸福的煩惱”:**由於計算能力瓶頸,使用ChatGPT的人少一些會更好。 **
說到做到,OpenAI選擇主動“勸退”,**近期ChatGPT再次大面積封號。 **
在6月初流出的閉門會議紀要中,**Altman進一步明確了OpenAI的產品戰略——將ChatGPT打造成超級智能的個人工作助理,吸引更多企業接入其API,而不是爭奪客戶流量。 **
**為了踐行“不與客戶爭流量”的諾言,OpenAI積極推動API服務降費升級,**已在近日宣布對其GPT模型的API進行重大更新,包括新增函數調用功能、降低使用成本等多項內容。
**自OpenAI開放插件後,其插件數量一直在迅速增加。 **據國外網友統計,ChatGPT最新的插件總數已經有589個,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增長超6倍。
總而言之,**對於OpenAI來說,構建AI生態的重要性遠超把控C端流量。 **
ChatGPT之外天地廣闊:應用百花齊放付費漸成趨勢
一枝獨放不是春,對於任何行業來說,都是如此。
大模型相關應用不止是聊天機器人,目前在遊戲、傳媒、具身機器人、辦公、醫藥、教育、電商、金融科技等領域均有AI應用落地或AI技術接入:
特斯拉、谷歌、微軟均試圖以大模型為機器人注入靈魂;
Discord、Snap、BuzzFeed等傳媒類公司通過OpenAI開發自身AI產品;
育碧、Epic、騰訊、微軟、Roblox等大廠爭相出招,展示自家在遊戲領域的AIGC技術;
谷歌、微軟等海外龍頭廠商將大模型同自身辦公產品深度融合;
AI醫療已經催生了Nuance、IBM Watson等一批知名企業,科大訊飛、百度等也在佈局醫療領域的垂直大模型……
而**AI為公司、個人帶來的用戶增量,相應付費模式的落地,真正讓行業看到了商業化的希望,**比如:
數據服務軟件lamaindex.ai的周計訪問量同比成長122.69%;
海外辦公軟件Notion引入AI功能後,ARPU值提升50-100%;
美國有女網紅推出數字人的自己並按分鐘收費,預計年收入將有60倍的提升。
**自AIGC的浪潮掀起不過一年的時間,AIGC領域的商業化趨勢已經極為明顯。 **目前的商業AIGC工具如Notion AI、Adobe Firefly、Midjourney等都將訂閱製作為主要付費模式。
其中,老牌PC軟件公司Adobe 6月公佈的第二財季業績顯示,公司在截至6月2日的三個月內,營收創下歷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AIGC付費時代加速到來,不止產品研發商從中獲益,數據提供方也開啟了收費思路,推特、“美版貼吧”Reddit均制定了較高的API收費標準。
科技革命車輪滾滾向前莫“起大早、趕晚集”
二級市場上的資金和情緒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一級市場的動向更能反映行業的真實溫度。
國內,京東前AI掌門人周伯文、快手AI核心人物李岩、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在內的多位大佬組團創業。
海外,Cohere、Runway、Replit等多個明星項目湧現。美國研究機構CB Insights的數據顯示,目前有13家AIGC企業成為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它們從創業到成為獨角獸所花費的平均時間縮減了一半。 **
縱觀海內外,**發展AI已被多個國家、地區視作戰略性方針。 **
國內,人工智能法已列入立法工作計劃;
拜登政府已在5月份宣布了一系列圍繞美國人工智能使用和發展的新舉措;
日本總務省與經產省將合併AI相關指導方針,或首次提及生成式AI;
歐洲議會全體會議已經表決通過了《人工智能法案》授權草案。
ChatGPT是當下最熱門的AIGC應用不假,但如果我們的目光過於聚焦在單個產品,很容易一葉蔽目,忽視整個AI產業,從應用端到政策、投資等各環節展現的蓬勃生機。
換言之,**即便ChatGPT訪問量進入瓶頸期,此時談論AI革命結束為時尚早。 **雖然OpenAI流量見頂,公司卻更注重生態打造、提升盈利,而非虛無縹緲的訪客數據。
在最近的一場新書共讀會上,微軟(中國)公司首席技術官(CTO)韋青表示,“相信很多人試用過ChatGPT之後,已經將它放置一邊了,因為目前它和我們的工作基本上還是割裂的。但我依然希望大家不要’起個大早,趕了晚集’,因為這是一個會帶來顛覆性變革的範式革命。”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有著同樣的看法——AIGC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科技革命,這只是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