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特朗普松口、美国政府有望重啟!美聯儲釋放最強“鷹派”信號:鮑威爾任期內絕不降息。



“再拖兩周,你的房貸利息可能白忙活一整年”——這話雖扎心,卻是華盛頓與美聯儲聯手抛出的現實警告。隨著美國政府停擺持續發酵,經濟損失正不斷擴大,而兩場關鍵變動,正徹底改寫普通人的財富邏輯。

先看白宮方面,停擺期間,外貿從業者最慌的不是缺數據,而是“無據可依”:勞工部暫停發布非農數據,倉庫補貨與否全憑猜測。特朗普“願就醫保議題談判”的表態,恰似給凍僵的政策管道吹進一絲暖意,雖未立竿見影,卻已顯破冰跡象。若短期撥款法案順利通過,政府將獲得45天“續命期”,各類經濟數據恢復發布,市場也能告別“盲猜”模式,回歸理性決策。

但數據回歸又如何?美聯儲緊接著潑來一盆冷水:別指望降息來救場。會議紀要中“通脹風險仍居高不下”的判斷,直接將3月降息概率從70%腰斬至30%。更嚴峻的是美銀預測:只要鮑威爾在任至2026年5月,基準利率將穩穩釘在3.75%-4%區間。這意味著,過去兩年“加息—暫停—降息”的常規劇本被徹底改寫,高息時代已從“臨時過渡”變為“長期常駐”。

高息長期化到底有多影響生活?三個場景直擊痛點:30萬美元房貸,4%利率與7%利率的月供相差600美元,一年差額達7200美元,足以覆蓋孩子兩年公立大學學費;新車平均貸款期已達72個月,利率每上浮1%,總利息就多掏一部iPhone 15 Pro的錢;美國信用卡平均利率已飆升至21%,5000美元帳單若只還最低還款額,需7年才能結清,利息甚至超過本金。這些不是冰冷數字,而是每個月都要實打實支付的成本。

有人說“不借錢就沒事”?但高息的溢出效應無人能躲。高息如同抽水機,先壓垮企業:初創公司裁員縮編、上市公司回購規模縮水、商業地產估值暴跌30%,就業市場承壓只是時間問題。一旦裁員潮來臨,即便沒有房貸,也會被房租下跌、消費收縮、個稅減少的連鎖反應波及。政府停擺只是讓數據遲到,而高息可能直接讓經濟數據變差。

更棘手的是政策空間已被鎖死。以往經濟遇冷,美聯儲降息與政府財政刺激雙管齊下,但如今降息無望,財政也陷入兩難:停擺危機每季度都可能上演,國會內耗不斷,基建投資、民生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全被擱置,政策工具箱裡只剩“口頭喊話”,市場早已審美疲勞。

普通人該如何應對?三條實用建議,不求暴富但求少被“收割”:一是鎖定利率,手裡有浮動利率房貸或學生貸的,趁銀行未進一步上調利率,盡快轉為固定利率,這點手續費遠比後續加息成本划算;二是縮短帳期,信用卡切勿只還最低還款額,車貸能選兩年期就不拖五年,利息越拖越高,儘早結清才是王道;三是囤現金流而非死現金,高息環境下貨幣基金4.5%的收益雖能對沖3%左右的通脹,但不算增值,不如學習一門技能、發展一份副業,提升自身“賺錢能力”,才是對抗通脹的硬核資產。

對於投資者而言,不必被“不降息”嚇慌。歷史證明,高息平台期股市並非全軍覆沒:1994-1995年、2005-2006年兩輪高息橫盤期,必需消費、公用事業、高分紅電信板塊均表現突出,核心邏輯是現金流穩定、負債率低、分紅有保障;反之,高槓桿、燒錢擴張的“故事股”最易受挫。高息時代選股,先看資產負債表,再談成長夢想,這是鐵律。

再看政治層面,特朗普松口、民主黨接招,看似局勢緩和,實則只是延長了危機引線。2024財年美國赤字已突破1.7萬億美元,債務利息支出已追平國防預算,每次臨時撥款都如同信用卡最低還款,根本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鮑威爾堅持“不降息”,表面是對抗通脹,深層是給過度花錢的財政降溫:先遏制支出衝動,再談經濟增長。若華盛頓繼續陷入停擺內耗,美聯儲只能靠高息堅守防線,最終承壓的還是普通民眾。

這條新聞絕非“政治八卦”,政府關門是遠在天邊的博弈,而利息上漲是近在眼前的帳單。趁著撥款法案尚未落地、銀行利率未新一輪上調,趕緊落實固定利率轉換、縮減負債規模、提升自身技能。等下一份非農數據發布時,希望看到的不是裁員消息,而是你已成功馴服“利息怪獸”的好結果。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