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改变世界的泡沫(以及我们今天学到的)

robot
摘要生成中

从郁金香到加密货币,经济泡沫的历史遵循相同的模式:炒作 → FOMO → 崩溃。这里是五个最残酷的例子。

郁金香狂热 (1634-1637): 当一朵花的价格超过一栋房子

听起来像是个笑话,但这是真的。在荷兰,郁金香的球茎以荒谬的价格交易,因为它们既异国风情又美丽。投机者在没有看过它们的情况下就购买。当泡沫破裂时,投资者手中只剩下毫无价值的花卉和破灭的投资组合。教训:美丽不等于价值。

南海泡沫 (1720): 历史上第一个 “pump and dump”

南海公司凭借对南美贸易的垄断承诺财富。股票倍增,狂热达到了顶点……直到一切都蒸发了。数百名投资者破产,消费下降,市场信心消失。他们花了几十年才恢复。听起来很熟悉,是吧?

铁路狂热 (1845-1847): 19世纪的科技泡沫

在英国,铁路曾被称为"未来的技术"。投机者疯狂地购买铁路股票,价格飙升……但在1847年,一切崩溃了。银行破产,富有的投资者失去了财富。经济放缓,信心消失。

1929年大崩盘:改变一切的黑色星期二

1929年10月29日,纽约证券市场崩溃。道琼斯指数当天损失了~25%,(人们称之为“黑色星期二”)。但最糟糕的是之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指数几乎下跌了89%,(从1929年9月到1932年7月)。大规模失业、银行破产、普遍贫困。这是大萧条的开始,它震撼了全球经济。

网络泡沫 (1995-2000): 互联网是未来 (,他们是对的,但不是这样)

年轻企业家们推出没有商业模式的初创公司。投资者随便购买股票。eBay、亚马逊、谷歌疯狂上涨……但许多互联网公司都是纯粹的泡沫。当2000年泡沫破裂时,成千上万的人亏了钱,但这却是我们今天所知的数字时代的序幕。

重复出现的模式

信用容易 + 不理性的乐观 + 投机 = 泡沫。总是如此:

  1. 诞生了一些新事物 (郁金香、铁路、互联网、加密货币)
  2. 首批赢家产生FOMO
  3. 所有人都想进入(而不理解他们在买什么)
  4. 价格与现实脱节
  5. 有人扔出第一块石头
  6. 泛滥的恐慌 → 崩溃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处于哪个泡沫中?👀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 热门 Gate Fun查看更多
  • 市值:$4127.58持有人数:2
    0.00%
  • 市值:$4134.48持有人数:1
    0.00%
  • 市值:$4164.39持有人数:2
    0.02%
  • 市值:$4055.17持有人数:1
    0.00%
  • 市值:$4013.79持有人数:1
    0.0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