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DAG vs 區塊鏈:為什麼有人說它是未來的支付革命?
如果你覺得比特幣轉帳太慢、以太坊gas費太貴,那你可能聽過一個詞:DAG(有向無環圖)。這東西到底是啥,又憑什麼揚言要幹掉區塊鏈?
區塊鏈的痛點你都知道
想像一下:你在火車站買票,每列火車(區塊)只能裝固定數量的乘客(交易)。高峰期人爆多,你可能要等好幾班車才能上去。从提交交易到確認完成,少則幾秒,多則幾小時。這就是區塊鏈的"等待地獄"。
但安全性呢?正因為出塊慢、挖礦貴,礦工才有動力老老實實幹活,這保證了網路安全。這是一個經典的"魚和熊掌"局面。
有沒有辦法兩全其美?DAG說:有。
DAG的核心邏輯:沒有區塊,只有交易鏈
簡單粗暴地說:DAG就是把區塊鏈的"串聯"改成"並聯"。
具體怎麼做的?
當你發一筆新交易時,你需要確認之前的某些交易。系統會自動選擇"權重最高"的交易鏈路(權重 = 被確認的次數)來追溯歷史。這樣既能防止重複花費,又能讓所有交易並行處理。
打個比方:不是所有人都排隊進一個門(區塊),而是大家可以從不同的路進去,只要最終都能證明自己沒作弊就行。
DAG的三大殺手鐧
1. 快到飛起
沒有出塊時間限制,理論上可以無限擴展吞吐量。有專案號稱可以支持每秒數百萬筆交易。對比比特幣的7筆/秒,這簡直是"光速"。
2. 挖礦?不用
DAG用的不是PoW共識,所以零碳排放。每個參與者只需要做一點點輕量級計算來驗證交易,這對普通設備友好得多。
3. 交易費=0(或接近0)
既然沒有礦工需要獎勵,交易費可以幾乎為零。這對物聯網(IoT)和微支付場景簡直是救星——想像一下,每個傳感器都在互相通信,但不用擔心手續費。
但這技術也有坑
問題1:中心化風險
目前已有的DAG專案(比如IOTA的Tangle)都保留了某種程度的中心化元素——比如某個"協調器"來防止攻擊。這有點像"為了安全而妥協",長期看不可持續。
問題2:沒經過時間考驗
DAG專案存在時間還不長,沒有在大規模真實場景中被驗證過。你很難預測如果用戶數暴增,這套機制是否還能穩定運作。
問題3:最終性問題
和區塊鏈一樣,DAG也沒有絕對的"確認終局"。理論上一筆交易可能被回滾(雖然幾率極低)。
結論:前景看好,但別過度吹捧
DAG不是區塊鏈的終結者,而是一條可能的替代路線。在高頻交易、物聯網、微支付這些特定場景裡,它確實有優勢。
但在完全去中心化、大規模實測驗證這兩個問題解決之前,說它要革命還太早。現在就all-in DAG幣種?風險提示:這是一個還在成長中的技術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