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 專家報告:穩定幣讓美國國債需求激增,潛藏金融風險

在國際貨幣體系快速演變的當下,美元穩定幣正悄悄扮演關鍵角色。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專家 Sonja Davidovic、Tarek Ghani 及 Mariano Moszoro 於 2025 年 10 月發表的研究報告《The Rise of Stablecoins and Implications for Treasury Markets》,穩定幣正快速滲透全球支付系統,同時大量購買美國國債,對美國財政穩定和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深遠影響。

這份由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發行的工作報告,不僅揭示了穩定幣在跨境支付與資本流動中的急速崛起,也詳盡分析其對美國短期國債市場的潛在衝擊與風險。

穩定幣爆紅背後的推手:快速、便宜、透明

穩定幣的崛起並非偶然。在傳統金融體系無法有效觸及的支付走廊(如非洲、拉美等地的匯款市場),穩定幣提供了更低成本、更快速且具透明度的解決方案。例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穩定幣已佔據了約43%的交易量,成為主流支付工具之一。

特別是在本國貨幣大幅貶值的國家,例如阿根廷、黎巴嫩與奈及利亞,穩定幣更被視為對抗通膨、保存購買力的「數位美元替代品」。

超過 1,770 億美元國債由穩定幣持有者掌控

根據報告,截至2025年第二季,Tether 與 Circle 合計持有的美國國債高達 1,776 億美元,佔總國債發行量的 0.6%。這個規模與比利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傳統美債持有國相當,甚至超越英國。若以增速推算,穩定幣發行商可能在未來成為短期美債的主要買家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穩定幣所持有的美債以短期票券(93 天以下)為主,這符合美國於 2024 年通過的《GENIUS法案》規範。

國債市場新變數:穩定幣或成雙面刃

穩定幣為美國財政提供了新的資金來源,有助於分散國債持有人結構,減輕對中國等戰略競爭對手的依賴。然而,報告也警告,一旦穩定幣出現信任危機,可能對國債市場造成系統性風險。

以 2022 年 TerraUSD 的崩盤為例,短短三天蒸發 500 億美元市值。未來若大型穩定幣出現「脫鉤」事件,不僅恐引發連鎖贖回,也可能導致短期利率飆升,增加美國政府的借貸成本。

到 2030 年,穩定幣可能支撐 2 兆美元國債需求

根據模擬模型,假設美元在全球年均成長 6%、穩定幣佔海外美元流通量的 10%,到 2030 年穩定幣對美國國債的潛在需求將達 2 兆美元。這不僅代表穩定幣成為美債的關鍵資金來源,也意味著全球對數位美元的依賴愈加深。

目前,穩定幣的總市值已突破 2,580 億美元,其中 USDT 與 USDC 合佔約 90%,並幾乎全部以美國國債作為儲備資產。

匯款、援助、抗通膨:穩定幣多重角色浮現

穩定幣的應用已不限於投資或加密貨幣交易所。國際援助組織已開始利用穩定幣進行人道援助發放,以避開高額手續費與匯率波動。在高通膨國家,商家如黎巴嫩的咖啡店也開始接受 USDT 作為支付工具。

同時,在塔吉克、薩爾瓦多等國,匯款佔 GDP 比重高達 20% 以上,穩定幣的跨境特性正好補足傳統匯款系統的缺口,帶動本地內需與稅收成長。

監管落差擴大「金融空隙」:誰來監督穩定幣?

儘管已有如 FATF 等國際反洗錢標準,穩定幣目前仍可在監管鬆散的國家間套利。報告呼籲,應加強國際協作,特別是針對發行於海外的美元穩定幣,也應納入美國的金融監管框架中。

未來穩定幣若規模持續擴大,可能影響銀行存款結構,甚至挑戰傳統金融體系的主導地位。此舉恐引發「數位挤兌」與「系統性風險集中」問題,監管單位需未雨綢繆。

這篇文章 IMF 專家報告:穩定幣讓美國國債需求激增,潛藏金融風險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

USDC-0.02%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 熱門 Gate Fun查看更多
  • 市值:$4134.48持有人數:1
    0.00%
  • 市值:$4164.39持有人數:2
    0.02%
  • 市值:$4055.17持有人數:1
    0.00%
  • 市值:$4013.79持有人數:1
    0.00%
  • 市值:$3972.41持有人數:1
    0.0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