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DAG 與區塊鏈:為何有人認為這是加密未來的另一條道路?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比特幣和以太坊都要分塊、挖礦、排隊確認?有個小夥伴在研究一種完全不同的東西,叫DAG(有向無環圖),聲稱能解決區塊鏈的老毛病。

區塊鏈的瓶頸:排隊的痛

想像你要寄快遞。傳統區塊鏈就像快遞員每30秒統一出門一次(以太坊平均12秒),只能裝那麼多件。你的包裹再著急也得等下一班。時間長了,堆積了幾千件待發貨物。這就是Gas費暴漲、交易確認慢的根源。

DAG是什麼?換個思路

DAG的核心邏輯是:不打包成塊,每筆交易獨立存在,相互引用形成網絡

用人話說:

  • 區塊鏈 = 把100筆交易裝進一個包裹(區塊),一個接一個寄出
  • DAG = 100筆交易各自為政,但每一筆都要驗證之前的交易有沒有餘額

怎麼驗證不出錯?核心機制

DAG裡有個聰明的機制叫累積權重。簡單說:

  1. Alice發起交易,必須引用之前的某些交易
  2. 系統會選擇那些被引用最多次的交易(權重最高的分支)繼續構建
  3. 大家都傾向於沿著權重高的路走,弱分支自然被冷落
  4. 最後整個網絡會收斂到一條主鏈上

防止雙花的方式也類似:當你確認老交易時,會沿著交易鏈往回查,驗證發送者真的有那麼多餘額。如果你試圖在假鏈上花錢,沒人會引用你的交易,最後被孤立。

資料對比:DAG能幹什麼區塊鏈幹不了

對比項 區塊鏈 DAG
出塊時間 固定間隔(ETH 12秒) 即時確認
礦工/節點 需要大算力挖礦 輕驗證,普通硬體可參與
交易費 高(Gas費波動) 零或極低
TPS上限 受限(BTC 7,ETH 15) 理論無上限
能耗 巨大 幾乎可忽略

聽起來完美,為什麼沒幹掉區塊鏈?

DAG的真實困境

1. 中心化妥協
IOTA等主流DAG專案都有協調器(中心化節點),說是臨時的,但一用就是好幾年。這直接戳穿了"去中心化"的宣傳。

2. 從未大規模驗證過
DAG專案至今沒在真實攻擊壓力下跑過億級交易。假如有惡意節點大量建立分叉呢?算法是否真的能收斂?這些都是未知數。

3. 激勵機制懸疑
區塊鏈靠挖礦獎勵維持節點誠實。DAG沒有礦工,那參與者為什麼要維護這個網絡?長期激勵從何而來?

4. 最終性不絕對
即便是DAG,交易確認也不是100%。需要等待足夠多的後續交易來累積權重,才能信心滿滿。這和區塊鏈等6個確認的邏輯一樣。

應用場景:只在特定領域閃閃發光

DAG的速度和零費特性在這些地方有戲:

  • 物聯網支付:傳感器、設備之間的微交易(一分錢一個傳輸)
  • 即時結算:不能等塊的商業場景
  • 低端設備連結:不需要強大硬體參與驗證

但對於需要絕對安全、高度去中心化的場景(比如數十億資產存放),DAG目前還不是首選。

結論:兩條不同的路

DAG和區塊鏈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區塊鏈靠共識機制和工作量證明犧牲速度換取安全;DAG試圖用概率模型和權重機制兼顧兩者。

理想情況下,DAG可能在物聯網、支付這些對速度和費用敏感的領域爆發。但要真正成為"加密未來",還要過三關:

  1. ✓ 完全去中心化(去掉協調器)
  2. ✓ 在十億級交易上驗證安全性
  3. ✓ 解決長期激勵問題

現在,我們就看誰能先跨過去。

BTC-1.1%
ETH-0.93%
IOTA3.59%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