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的成爲了工業強國第一嗎?數據勝於雄辯

robot
摘要生成中

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鮑德溫發表了一項引發爭議的聲明:中國的工業實力是美國的兩倍,是日本的三倍,是德國的六倍。有人將其視爲贊譽,有人則認爲這是一個不舒服的現實。

數字是殘酷的

讓我們來看看2017年的數據(,7年前,現在他們長大了):

  • 鋼鐵:中國生產全球的50%,是美國的8倍。
  • 水泥:全球產量的60%
  • 汽車: 全球生產的25%+
  • 排名 #1:超過220個行業在全球排名中領先 (鋼鐵、水泥、汽車、電腦、空調、船舶等。)
  • 專利:世界上最多,超過美國和日本的總和
  • 淨出口: 世界第一

最瘋狂的數據:中國的工業能力超過九個最貧窮國家的總和。

從農業國到強國僅需76年

1949年,中國基本上是一個農業國。人均收入是撒哈拉以南國家的三分之一。轉型是戰略性的:

1949-1978:重工業的賭注。在其他國家需要12-26年才能達到500萬噸鋼鐵時,中國僅用了5年。

1978-2001: 改革與開放。1997年的GDP幾乎是1979年的7倍。重工業與輕工業的比例趨於平衡。

2001-現在:加入世貿組織和加速。它從 “廉價全球工廠” 轉變爲技術競爭者。

當前的困境:數量與質量

合法的批評存在:許多產品仍然是低端的,缺乏尖端技術的掌握(半導體、精密航空發動機、光刻)。對人口紅利的依賴正在耗盡。

方向在哪裏

戰略計劃很明確:

  • 2025: 鞏固作爲制造強國的地位 #1 (已完成)
  • 2025-2035: 在創新方面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 2049:全球工業發展邊界在百年之際

新的優先事項是高科技創新 (航空母艦、高速列車、航空航天)以及中國全球品牌建設。它們還整合了生態可持續性。

裁決

鮑德溫並沒有奉承。簡單來說,數字是壓倒性的。但“偉大”並不意味着“完美”。中國需要從“世界工廠”進化爲“全球創新者”。道路已經鋪好,關鍵在於執行。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 熱門 Gate Fun查看更多
  • 市值:$4134.48持有人數:1
    0.00%
  • 市值:$4164.39持有人數:2
    0.02%
  • 市值:$4055.17持有人數:1
    0.00%
  • 市值:$4013.79持有人數:1
    0.00%
  • 市值:$3972.41持有人數:1
    0.0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