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法定貨幣容易受到攻擊?

robot
摘要生成中

你知道嗎?你口袋裏的錢其實沒有任何東西支撐它的價值——只有政府一句話。這聽起來瘋狂,但這就是現代貨幣的運作方式。

從金本位到法幣:一段充滿失敗的歷史

中國在1000多年前就開始用紙幣,當時還能兌換絲綢和黃金。但到了忽必烈時代,這種不受限制的印鈔權導致了蒙古帝國的衰退——沒錯,過度通貨膨脹直接造成了帝國滅亡。

歐洲也試過。17世紀時瑞典、荷蘭和西班牙都嘗試過法幣制度,結果瑞典失敗得最慘,趕緊改回白銀本位。美國聯邦政府在20世紀也折騰過多次,直到1933年才真正放棄用黃金兌換紙幣,1972年尼克松政府徹底拋棄了金本位制。

看出規律了嗎?法幣的歷史就是一部坑爹史

金本位 vs 法幣:實際上差別很大

金本位制:政府不能隨意印鈔,因爲每張紙幣背後必須有等量的黃金。這看起來很安全,但限制了政府的靈活性。

法幣制:政府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好處是在經濟危機時能迅速應對(比如量化寬松),壞處是沒人能阻止他們搞出惡性通脹。

法幣的真面目

優點

  • 成本便宜(印紙比採黃金容易多了)
  • 不受稀缺性限制
  • 國際貿易方便
  • 不用擔心黃金存儲和防護的費用

缺點

  • 沒有任何實物支撐(憑空造錢可能導致超級通脹)
  • 歷史記錄很差勁(頻繁導致金融崩潰)
  • 完全依賴政府信譽

加密貨幣來了:改變遊戲規則

法幣和加密貨幣看起來都沒有實物支撐,但本質完全不同:

維度 法幣 加密貨幣
控制權 政府和央行 完全去中心化
供應量 無限制(央行說了算) 固定(BTC永不超過2100萬枚)
邊界 受國家限制 全球流通
交易可逆性 可逆 不可逆
跨國轉帳 緩慢、貴 快速、便宜

關鍵差異:比特幣的代碼決定了它只有2100萬枚永遠不變,這給了它一種「數字黃金」的性質。而法幣制度允許央行想印多少就印多少——這也是爲什麼津巴布韋幣和委內瑞拉玻利瓦爾會變成廢紙。

未來會怎樣?

法幣的歷史是不穩定的,這正是爲什麼越來越多人開始考慮加密貨幣。比特幣誕生的初衷不是要一夜之間推翻整個金融系統,而是提供一個平行的、抗審查的金融網路

當加密貨幣市場繼續成熟,波動性會逐步降低。到那時,你可能會面臨一個選擇:繼續信任可能貶值的法幣,還是探索一個由數學而非權力保護的金融系統。

有一說一,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同時使用兩種——這不是非此即彼的遊戲。

BTC1.03%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