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德國的工業危機:保時捷99%利潤崩潰真正傳達了什麼信號

robot
摘要生成中

保時捷最新的收益不僅令人失望——它們是一個警示故事。利潤下降99%,13000輛汽車處於庫存困境。但真正的故事並不只是關於一個汽車制造商。這是關於結構性不匹配。

能源悖論

德國制造業的脊梁建立在三個支柱上:精密工程、大規模的俄羅斯天然氣和全球化的供應鏈。去掉一個,效率就會崩潰。能源緊縮是真實存在的——液化天然氣進口的成本現在是俄羅斯替代品的3-4倍。對於汽車等能源密集型行業來說,這意味着整體利潤空間的壓縮。

電動車轉型陷阱

這裏有一個讓人不安的數學問題:德國在承諾積極的電動車政策的同時,面臨着:

  • 半導體供應瓶頸
  • 電池生產尚未在國內規模化
  • 中國電動車競爭對手在關鍵細分市場上已經擁有超過50%的市場份額
  • 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速度慢於政策時間表

電動車並沒有錯。問題在於時間表與市場現實脫節。

政策與生產力

關稅暴露 + 綠色合規成本 + 能源溢價 = 豪華汽車制造商可以承受一年的成本結構,但大衆制造商無法承受。勞動力問題是合理的——當運營利潤壓縮時,裁員隨之而來。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預計會有整合壓力、供應商破產和潛在重組。問題不在於德國是否能夠競爭,而在於政策和市場條件是否能夠快速協調一致。

這不是關於責備。這是關於認識到工業戰略需要能源安全、與市場準備情況相關的過渡時間表,以及具有競爭力的成本結構。德國目前在這三方面都缺失。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