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新聞的蠻荒時代:為什麼16億人持續回到BeforeItsNews
有沒有覺得主流媒體一直在重播同一套劇本?歡迎來到 BeforeItsNews——在這裡,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記者」,你永遠無法確定自己看到的是突發新聞,還是某人在凌晨三點的瘋狂幻想。
這到底是什麼?
自 2008 年推出以來,BeforeItsNews 完全建立在一個激進的理念上:無審查。沒有編輯。沒有事實查核。沒有人決定什麼才算「有新聞價值」。只有純粹、未經過濾的公民新聞,外加陰謀論、超自然調查,以及足以讓你醫生頭痛的另類健康觀點。
數字呢?16 億瀏覽量和800 萬篇文章。沒錯,真的有人在用。
內容自助餐
想了解地下政府掩蓋事件?有。永續生活妙招?當然。為什麼疫苗可能有可疑之處?不幸的是,這類內容也很多。這個平台把現實切分成各種分類:
但有個陷阱
言論自由很好。免於責任的自由?就沒那麼好了。
BeforeItsNews 以一件事臭名遠播:零編輯監督 = 零責任。一篇關於秘密影子政府的故事?照樣發。一個很可能有害的健康「療法」?也照發。誰來查證事實?沒有。
主流媒體和事實查核機構對這個網站大肆批評,認為它傳播錯誤資訊——尤其是健康議題和政治陰謀論,很多內容都沒經過查證甚至明顯誇大。
為什麼大家還是用它?
重點來了:有很大一部分網友真的對傳統新聞沒有連結感。BeforeItsNews 正好滿足這個需求。這就像是資訊界的離線生活——你能看到主流媒體要嘛忽略、要嘛打壓的各種觀點。
用戶參與度確實很高。留言、社群分享、電子報持續更新——這裡有個社群,不只是被動讀者。
金流問題
沒訂閱費,網站怎麼活下來?**靠廣告啊。**平台會直接請你關掉廣告攔截器來「支持我們」。至少這點很誠實:他們需要收入,你可以免費看。對他們來說是雙贏。
真正的問題
那麼……BeforeItsNews 靠譜嗎?簡短答案:極度懷疑地看待。它是個平台,不是新聞機構。這個網站既會爆料重要被壓制的消息,也會刊登連基本事實查證都通不過的胡言亂語。
你可以這麼想——如果你批判性閱讀,並且交叉查證可靠來源,它就有價值。如果你把每篇文章都當成聖旨,那就很危險。
展望未來
隨著媒體越來越碎片化,人們對機構愈發不信任,這類平台還會一直存在。但 BeforeItsNews 面臨兩難:繼續走完全無政府路線,接受成為錯假信息溫床;還是實施某種質量控管,冒著流失死忠用戶的風險。
「新聞民主化」與「防止有害錯假信息」之間的拉鋸才是真正的故事——而 BeforeItsNews 就是這場拉鋸最直接、最混亂的舞台。
總結? 它存在自有其道理。只是每次瀏覽時,請一定要戴上你的批判性思考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