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計時 2 天開啓!💥 Gate 廣場活動:#发帖赢代币TRUST 💥
展示你的創意贏取獎勵
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 相關的原創內容,就有機會瓜分 13,333 枚 TRUST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11月6日 – 11月16日 24:00(UTC+8)
📌 活動詳情: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990
📌 參與方式:
1️⃣ 在 Gate 廣場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
2️⃣ 內容不少於 80 字;
3️⃣ 帖子添加話題:#發帖贏代幣TRUST
4️⃣ 附上任意 CandyDrop 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置(總獎池:13,333 TRUST)
🥇 一等獎(1名):3,833 TRUST / 人
🥈 二等獎(3名):1,500 TRUST / 人
🥉 三等獎(10名):500 TRUST / 人
深度思考:Web3可以為品牌帶來哪些增量價值?
這兩週市場熊到不能再熊,關於「NFT是否已死」有非常多的討論,我也寫了一條推《Crypto/NFT 現在在哪個階段,還有未來嗎? 》淺淺的表達了一下我自己的觀點。毫不誇張的說,NFT 現在走到了下一個十字路口
我自己是堅信NFT 的價值的,但價值需要時間和機遇來兌現。作為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我的觀點是這個行業需要時間(至少2-5 年)、需要價值(而不只是敘事),需要有操盤過真實商業案例的人才,3 者不可缺其一,才能在下一個牛市爆發。
10 個月前,我寫下了《打造web3品牌靈魂3 問-Why, What, How》這篇文章,對如何建立Web3 品牌進行了一輪的剖析。 Why 和What 今天來看依然成立,但可惜的是,在How 的部分,非常多的case 都沒有走出來。
這裡面的原因是什麼呢?如何讓更多品牌參與進來?有哪些經驗和機會點值得未來的項目參考呢?
今天這個時間點適合回顧和總結,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總結過去IP 類NFT 的問題,同時盤點出一些真實價值和機會點,幫助到這個行業的建設者。
1. 過去IP 類NFT 的問題是什麼
TL;博士
1.1 時間和價值的衝突
這一點Ruby 在上上週的《時間和耐心是品牌最稀缺的資源》裡面已經有所闡述。
很多IP(例如BAYC/Azuki )都會喊出“新時代的迪士尼”的口號,看到的是頂級IP的價值x NFT 的金融加上社區屬性,可以在更短時間內打造出具有高價值高黏性的IP, 但忽略了IP 的建設需要時間和成本
我們再看看製作不同內容所需的時間和成本(來自1kx 報告,鏈接附在最後)
可以看出,就算NFT 加速了籌款和傳播週期,但內容製作的周期無法壓縮。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IP 和內容的打造,5 年是一個合理的周期,萬事萬物的發展都需要符合基本法。
另外即使付出了這個資金與時間成本,獲得成功的概率也需要提一下。比如電影行業常見的說法就是一部賺,兩部打平,七部虧錢。
但現在的NFT 玩家們的期望太高,且等不了這麼長時間,希望項目方每個月甚至每週都可以有利好來提升地板價;項目方也順水推舟,或者半推半就的利用hype 來提升價格。
但hype 過後往往是一地雞毛,受傷的是玩家和行業。
IP 的投資絕對算是風險投資,在這個行業裡,美元基金的退出週期是5-8 年,創新公司也需要5-8 年才能把估值變成價值,這個設定是有道理的。
1.2 模糊投資身份的衝突
這是目前IP 類NFT 存在的第二個問題。項目方往往依靠售賣NFT 來進行第一輪籌資,買家認為NFT 是一個消費和投資的混合體,從事實上,NFT 具備了「投資」的屬性。
但從功能設計上,NFT 幾乎沒有和項目的價值直接掛鉤,IP 授權算一個(大部分人也很難使用,但聊勝於無),價值兌現全靠項目方「賦能」,這裡有2 個問題
買家擁有一個沒有鏈下法律和鏈上合約確認的「投資身份」,權益得不到保障,項目方rug 割韭菜成為常態。
1.3 收入和環境的衝突/ 規模和稀缺性的衝突/ 社區穩定和價格波動的衝突
這3 點我在文章《公司需要建立在超越NFT 的事物上》裡面都有闡述,直接引用
Azuki 這次發售Elemental也命中了這3 條
2. Web3 Brand: 必須要回答的3 個問題
Web3 Brand大規模採用,必須要回答以下3 個問題,品牌和用戶才能形成一個健康的關係,推動品牌向前發展,同時提升用戶體驗和權益。
1️⃣ Web3為用戶創造了什麼樣的增量價值?
2️⃣ Web3為品牌創造了什麼樣的增量價值?
3️⃣ 品牌如何更好的分配這些增量價值?
之前《打造web3品牌靈魂3 問-Why, What, How》這篇文章裡,我更多是從用戶的角度分析,Web3 毫無疑問增強了用戶權益,為用戶創造了新資產和新身份,滿足了“主權個人”的”消費+資產+數字身份”三位一體需求。
但整件事要跑通,還需要回答第2 個和第3 個問題,因為
在這10 個月裡,我們研究和訪談了不少項目,剛好在這個時間點梳理一次,嘗試回答下這2 個問題
限於篇幅,本文先回答「Web3為品牌創造了什麼樣的增量價值」這個問題,下一次再回答「品牌如何更好的分配這些增量價值」。
3. Web3為品牌創造了什麼樣的增量價值?
我總結了4 條比較solid 的增量價值
下面詳細展開。
3.1更高透明度的籌款
中小品牌/ 個人創作者的第一筆啟動資金總是很難,過去這類角色主要依賴眾籌平台來進行籌資,但會遇到以下問題,並成為用戶對眾籌這種形式的擔憂(感謝大象點映創始人Felix Wu 的輸入)
而Web3 恰好可以更好解決以上3 個問題
同時Web3 還對用戶和項目方都提供了額外的好處
版稅:當NFT 在二級市場交易時,項目方可以獲得一筆版稅收入,從每一筆版稅中受益。
2 個典型眾籌案例
眾多項目方發行NFT, 本質上也是在做眾籌,但用戶權益部分非常模糊,這也是容易出rug 和糾紛的主要原因,我會在下一篇「品牌如何更好的分配這些增量價值」裡繼續展開。
3.2更低成本的獲客方式
對於漢堡王,最精準、高效、低成本的獲客方式是什麼?
我們一直在講的Open Loyalty, 就這樣超低成本的被線下商家實踐了。類似的案例數不勝數
上面的麥當勞甜心卡、身份證、大廠工牌、護照,本質上就是標識用戶身份的Token, 幫助商家更精準且更低成本的找到精準客戶。
通過將這些物理token 變成NFT/SBT, 可以進一步提升獲客效率
當然品牌也會擔心,這樣不就是把我的會員也開放出去了嗎?其實
而且線下商戶更有動力來嘗試Web3,因為
這週我們和lman 也深入討論了這個話題
寫到這裡,我更理解了為什麼Ben Leventhal 要做Web3 「大眾點評」BlackBird, 建立「餐飲業的公共積分聯盟」,**簡直集齊了上面的所有特徵:線下、餐飲、中小品牌。 **
3.3更有效的用戶忠誠度
關於用戶忠誠度我們寫過非常多的文章和案例,這裡的有效體現在以下3 個方面
下面我們一一展開。
3.3.1 讓品牌和用戶雙贏:通過NFT 打開品牌的外部正向性,將積分從品牌負債變成用戶資產,提升用戶黏性
用戶越活躍,積分越多,本該享受更多的權益;但在傳統的忠誠度計劃裡,積分是品牌負債,品牌方會限制用戶兌換積分的數量和速度,導致高活躍用戶並不能享受到匹配的權益。
星巴克的做法是,在新的Web3忠誠度計劃Odyssey 裡,允許用戶將積分兌換成NFT; 同時星巴克的品牌力,帶來了NFT 的外部買盤,成為用戶的額外資產。同時交易本身也會帶來樂趣,賣NFT 賺的錢甚至可以激勵用戶進入更多的Odyssey旅程。
星巴克還試水發售了付費NFT Siren Collection, mint 價格$100, 數量2k, 18分鐘內售罄,地板價一度突破$600.
這些NFT 價格背後的價值錨點是:
3.3.2 讓被動營銷變成主動探索:NFT+ participate-to-earn, 更利於品牌用遊戲化的方式鼓勵用戶主動進行某個行為,把內容的消費變成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直接引用Forum3 聯合創始人Joe 的分享
在Web2 或傳統商業世界中,用戶數據存儲在各個品牌的中心化服務器裡如一座座孤島。兩個品牌要合作,需要通過打通API 來實現,也稱為API 集成。這裡的最大障礙是,受限於開發和商務能力,能開發和接入API 的品牌屈指可數,用戶的選擇也很有限,還有數據隱私問題。
以星巴克2022 年底發布的共同獎勵計劃(rewards together program)為例,首個合作夥伴是達美航空(Delta Airlines)。如果你是星巴克或者達美航空的會員,則可以把你的星巴克賬戶和達美航空賬戶連接在一起,每次你在星巴克或者達美航空中完成某些操作時,都會同時收到2 邊的獎勵。比如,每在星巴克消費$1, 累積星星的同時,還會在達美航空獎勵1 英里的里程;在顧客預訂達美航空後,可以在星巴克門店符合條件的消費中獲得雙倍星數獎勵。
這是一個典型的聯合Loyalty 系統,「你的會員就是我的會員」。但是,他們花了多年時間才建立起這個聯合Loyalty 系統。因為不同公司擁有自己的數據庫、技術棧和基礎設施,並且必須構建API 才能讓外部調用其數據,這需要時間、人力和資金,而且API 的設計和交互還需要雙方大量的討論和溝通。
星巴克已經是IT 實力非常強大的國際品牌了,都這麼吃力,其他品牌只會更難。
Smart Token Labs 的CEO Victor 分享了一個很有趣的小故事,啟發了他通過Web3 實現「用戶端集成」,以token 作為集成點,幾乎零成本來接入各種第三方服務
NFT 讓「集成」這件事情出現了一次範式轉移,將Web2 里以品牌方為中心的API 集成,變成了Web3 里以用戶為中心的Token 集成。基於NFT 或者區塊鏈的開放模型、開放數據和開放共識機制,每個人都可以玩同樣的遊戲,使協作變得異常簡單。甚至都不需要溝通就可以建立單方面的合作,因為數據的讀取是無需許可的(permissionless)。
以用戶為中心的Token 集成,帶來至少2 個好處
在我們之前的文章《通過鏈下NFT 實現零成本無需許可的福利(Permissionless Perks)》裡也分享了對應的案例,在今年5.19-5.23於黑山舉辦的以太坊EDCON 2023,參會觀眾通過極低成本驗證票務所有權(通過Smart Token Labs 提供的鏈下NFT),可以在會議官網平台及線下領取第三方提供的各項特權,實現Open Loyalty. 具體細節可以參考附錄裡面的文章。
3.4 社區/ Community
在10 個月前我寫下《打造web3品牌靈魂3 問-Why, What, How》這篇文章時,「社區」是web3 和web2 品牌的關鍵區別,同時也是web3 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但回過頭來看,絕大多數項目方從社區得到的好處,超過了其給社區的回饋;加上NFT 的價格波動過於劇烈,會導致一系列社區問題,包括反噬項目方。
但不可否認的是,社區是Web3 品牌可以使用的最大槓桿,在這篇文章裡,我也把這2 者分開,分別回答「社區給品牌帶來的好處」,以及「如何更健康的分配利益和運營社區」。
Web3 社區給品牌帶來的最大好處是品牌/IP 的孵化與傳播
另外,基於NFT, 品牌可以和用戶建立更直接的關係,特別是對那些鏈條比較長的品類,同時不依賴任何第三方平台。
比如出版業的鏈條非常長,作者→出版社→渠道代理→渠道分銷,作者幾乎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讀者是誰。當然在書裡面附微信二維碼是一種方法,但需要人工驗證效率很低,幾乎無法做cobranding, 且萬一觸發什麼關鍵詞被微信封了,再找回來幾乎不可能。
《Web3 Marketing》使用的方法是,每本書上都有一個刮刮卡碼,讀者在官網上可以花gas自己mint一個NFT,然後通過collab land驗證這個NFT 後進入telegram 官方讀者群,目前已經有197 位群友。由於讀者的身份由NFT 標識,本質上不依賴於任何IM 平台,同時也非常方便後續做cobranding 合作。
影視行業也有同樣的痛點,分銷鏈路更長。去年Netflix 的《愛死機》最後的二維碼領取NFT 彩蛋,後續要做觀眾群就很容易(但我也好奇為啥最後啥也沒做)。
總結
我將以上4 個Web3 對品牌的增量價值,以及對應的案例,整理成了一個Notion 頁面。未來我也會不斷更新和迭代這個頁面,歡迎收藏和分享。希望這篇萬字長文,可以幫助小伙伴們跟品牌溝通和on boarding ; )
熊市適合Build, 我們期待看到越來越多的品牌進入Web3 探索,擴大Open Loyalty 生態。
在回答了「Web3為品牌創造了什麼樣的增量價值」這個問題後,接下來還需要回答最後一個問題「品牌如何更好的分配這些增量價值」,這樣品牌和用戶才能形成一個健康的關係,推動品牌向前發展,同時提升用戶體驗和權益。
在下一次文章裡,我會進一步探討Web3 品牌如何更健康分享增量價值,以及我們看到的下個週期品牌的特徵,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