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比特幣供應上限能改?業者:用這招就能改,但就不是中本聰的比特幣
貝萊德比特幣影片「供應上限」聲明惹議
據《Cointelegraph》報導,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發布一支 3 分鐘的比特幣解說影片,其中的一段免責聲明引發幣圈社群熱論。這段聲明提到:「無法保證比特幣 2,100 萬枚的供應上限不會被改變。」
貝萊德在影片中解釋,比特幣擁有 2,100 萬枚的固定供應量,這項硬編碼規則控制著供應量、購買力,並有助於避免濫發貨幣的潛在問題,但免責聲明卻給出別的可能性,在幣圈社群中引起軒然大波。
微策略(MicroStrategy)創辦人 Michael Saylor 分享了這段影片,引來批評者質疑比特幣的稀缺性是否真的無法改變。
Dashpay 業務發展總監 Joel Valenzuela 就直言:
「當供應上限增加時,人們會說這一直都是計畫的一部份。在 2024 年,人們竟然還有膽說比特幣沒有被劫持嗎?」
圖源:X貝萊德比特幣影片免責聲明稱:無法保證比特幣2,100萬枚的供應上限不會被改變
比特幣的 2,100 萬供應上限可以改變嗎?
比特幣虛擬機 BitVM 開發商 Super Testnet 表示,比特幣供應上限是否能改變,取決於社群如何定義「比特幣」。
從理論上來看,若要改變供應上限,需要比特幣社群的多個成員達成共識,包括節點營運商、核心開發者、礦工與投資人等。通常會先由開發者提出提案,引發社群討論以了解共識所在,然後將規則變更實施到比特幣核心代碼中。
這種改變會導致比特幣進行硬分叉(Hard Fork),社群需要決定要轉向哪個新規則集。如果大多數節點營運商與礦工開始支持新分叉,會反映在市佔率與算力的提升上,他們將在這個「新的」比特幣網路上運作。
Super Testnet 指出:「設定通貨膨脹上限是比特幣的最大特色」,並援引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表示:
「一旦移除這個特色,你擁有的就不再是比特幣,就像是在問要如何把比特幣變成 PayPal 一樣。」
單靠比特幣礦工也無法促成成功的比特幣硬分叉,這一點在 2016 年與 2017 年的區塊大小之爭中得到了印證。
歷史經驗證明,即使有 95% 的礦工支持硬分叉,若無法獲得整個生態系統的共識,這樣的改變也不可能實現。就算真的更改,那也不會是中本聰原本設計的比特幣。
比特幣去中心化價值受到衝擊
比特幣白皮書誕生於 2008 年金融海嘯期間,中本聰的初衷是想打造無需中介進行的電子支付系統,不跟任何法幣與政府掛鉤,而設定供應上限則是為了抗通膨。
然而,隨著產業持續發展,比特幣越來越常被定義為數位黃金,擁有價值儲存功能。在主要國家政府與大型機構積極介入下,去中心化的程度也越來越受到質疑。
《加密城市》此前報導,為了應對不斷變動的監管環境與機構、政府參與,比特幣似乎需要在理想與現實間做出折衷的改變。
若要改變供應上限的核心設計,勢必會引發社群強烈爭議與影響運行已久的獎勵機制模式,甚至翻轉整個減半牛熊週期等主流敘事。但就目前而言,比特幣生態並沒有走向這一步,而是朝向拓展應用層的方向發展。
延伸閱讀: 持幣分佈引熱議!比特幣仍是人民的貨幣?或徹底淪為資本遊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者應考慮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比特幣供應上限能改?業者:用這招就能改,但就不是中本聰的比特幣』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