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抱歉,比特幣破 10 萬還是沒屁用」?金融時報「致歉文」引爆幣圈怒火
比特幣昨(5)日突破 10 萬美元大關、幣圈一片歡呼之際,《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旗下專欄「FT Alphaville」卻用一篇充滿冷嘲熱諷的「致歉文」撩動了整個加密貨幣社群的神經,為這波慶祝行情增添了幾分火藥味。
這篇文章的執筆人、 FT Alphaville 城市版主編 Bryce Elder 選在比特幣創下歷史性里程碑的這一天,用帶有諷刺的口吻「道歉」表示:
如果在過去 14 年裡,你因為我們的報導而選擇不買比特幣,現在看著它漲了,我們很抱歉。看到數字往上漲確實挺讓人開心的。
他接著補上一句:「如果你誤以為我們對加密貨幣的批評,等同是在支持傳統金融(TradFi),那我們也很抱歉,因為我們其實也討厭傳統金融。」
這段話不僅沒讓幣圈感到釋懷,反而引來滿滿怒火,許多人認為,「致歉文」中字裡行間充滿調侃的語境,根本不像在道歉,而是「酸到骨子裡的挑釁」。
比特幣漲破 10 萬美元,FT Alphaville 依舊不買單
事實上,FT Alphaville 自 2011 年首次報導比特幣(當時價格僅 15.90 美元)以來,就對這項資產抱持極度懷疑的態度,並在多篇專欄文章中大肆批評比特幣。
FT Alphaville 曾形容,比特幣是一場「負和遊戲(也就是兩敗俱傷的博弈,結果雙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失)」,運行在一個非常聰明且「假設有用」的記帳單位協議上,但作為交換媒介「效率低下」,作為價值儲存工具又「存在缺陷」。
FT Alphaville 甚至直接指出,比特幣的價格「毫無實際效用支撐」,只是一種「任意炒作指標」。 Bryce Elder 在致歉文中強調:
我們對這些觀點完全不改口,過去所有文章的立場依然有效。
幣圈社群:這算哪門子道歉?
FT Alphaville 的這篇文章一經曝光,立即在社群平台 X 上引爆輿論,不少幣圈人士毫不留情地予以反擊。
一名網友嘲諷這篇致歉文是「Cope-Pology(嘴硬式道歉、假道歉)」;另一名用戶則表示:「這算哪門子道歉,這就是一篇自鳴得意的嘲諷文。」
更有人直言:「想像一下,你錯得這麼離譜,卻連一點謙遜的態度都沒有。」
曾把中本聰比喻成「亂開藥的醫生」
FT Alphaville 對比特幣的批評不僅止於技術與價格,他們甚至還曾攻擊「比特幣之父」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2014 年,FT Alphaville 曾刊登一篇由美國聯準會(Fed)前風險審查員 Mark Williams 撰寫的專欄,文內將中本聰比作「亂開藥的醫生」,砲轟中本聰的比特幣供應機制「設計拙劣」,完全無法應對經濟週期的波動,還嘲諷這種設計就像「醫生不管病人是感染還是憂鬱,通通開青黴素一樣魯莽」。
即使比特幣突破 10 萬美元的里程碑,但一路走來的批評聲浪不曾斷絕。
「股市」巴菲特(Warren Buffett)、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以及希夫(Peter Schiff)等金融界大佬,都曾公開預測「比特幣不可能達到 10 萬美元」。然而,時間終究證明了這些預言並不準確。
〈「抱歉,比特幣破 10 萬還是沒屁用」?金融時報「致歉文」引爆幣圈怒火〉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區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