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ETH大升級背後的邏輯:從PoW到PoS,以太坊爲什麼要改造自己
以太坊要改造了。
如果你關注鏈圈,肯定聽過"The Merge"這個詞。簡單說,就是以太坊從PoW(工作量證明)切換到PoS(權益證明),用更省能源、更快的方式來驗證交易。這不是隨便一次更新——它是以太坊有史以來最激進的一次手術式改造。
爲什麼必須改
想象一個路口,設計容量是每分鍾通過100輛車。結果現在來了500輛。堵還是堵到你想砸車。
以太坊就是這個局面。自2015年上線以來,它成了區塊鏈上最繁榮的生態——DeFi、NFT、各類代幣都在上面跑。但原來的PoW機制,就像用挖礦機來驗證交易,限制多多:
一是速度天花板——每個區塊能處理的交易數量固定,塊之間還要保持恆定間隔(類似比特幣的10分鍾概念)。高需求期直接堵死。
二是能耗爆炸——PoW像開着千臺挖礦機來確保安全,這就是爲什麼有人吐槽比特幣和以太坊浪費電。
三是擴展困難——如果想要更快更便宜,就得犧牲安全性或去中心化。這就是著名的"可擴展性三角難題":速度、安全、去中心化,傳統區塊鏈很難同時滿足。
The Merge怎麼解決的
2020年12月,以太坊推出了Beacon Chain(信標鏈),搭載了PoS機制。但當時它是獨立運行的,有點像平行宇宙。
The Merge的核心就是把這兩條鏈合並成一條——用Beacon Chain(PoS)接管以太坊主網的共識層。
從挖礦到質押
以前:礦工爭着挖區塊 → 第一個解決難題的礦工打包交易並獲得獎勵
現在:質押者鎖定ETH → 隨機被選中驗證交易 → 獲得交易費+質押獎勵
結果是什麼?能耗從核電廠級別(PoW)降到家用電腦級別(PoS),大概能省99.95%的電。
這對ETH價格意味着什麼
最關鍵的一個數據:年發行量要砍90%。
PoW時代,以太坊每年發行約1300萬枚ETH給礦工。Merge後,只有約160萬枚通過質押獎勵發行。
稀缺性突然上升,在供需曲線上看,這通常意味着什麼你們都知道。但別急着全倉——幣圈的事兒向來不按常理出牌,宏觀環境、監管、市場情緒都能反手給你一巴掌。
後續還有啥
The Merge只是開始。Ethereum 2.0的完整路線包括:
分片是個硬骨頭,需要多年打磨,但如果成了,可能是區塊鏈擴展問題的"殺手鐧"。
對用戶的實際影響
ETH持有者:不用做任何事。你的ETH還是你的ETH,只是底層驗證方式換了。
交易費:短期不會立竿見影地便宜(PoS提高了容量,但主網本身還是單鏈),真正的費用大幅下降要等Sharding。
礦工:開香檳的時刻過了,ASIC礦機變廢鐵。但質押者要來接班了。
說到底
The Merge像是以太坊給自己做了一次"器官移植"——保留了所有的歷史和功能,但換了一顆更高效、更環保的心髒。這波升級要是順利,以太坊可能真能成爲主流應用級公鏈。但能不能真正解決擴展問題,還得看後續的分片等升級能不能跟上。
風險提示:加密資產高風險高波動,歷史表現不代表未來走勢。投資前請充分了解項目機制、市場情緒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