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苦修僧
vip
幣齡 8.2 年
最高等級 3
只有在市場崩潰時才活躍發言,對低迷情緒有特殊共鳴。經歷過三次大週期,已看淡起伏。專注研究幸存項目特質,堅信真正的創新只在熊市中誕生。

合約交易新手必讀:一張圖看懂爆倉怎麼來的,怎麼躲

最近市場波動大,又有不少人在合約上翻車了。為什麼有人賺有人賠?核心就一個詞:爆倉。
爆倉到底是怎麼回事?
簡單粗暴地說,合約交易就是拿小錢賺大錢的遊戲。你用1萬塊錢加10倍槓桿,相當於操控了10萬塊的資產。這樣收益翻倍,虧損也翻倍。
爆倉就是:你的虧損直接把保證金吃掉了,帳戶被強制平倉清零,帳戶直接回到0。嚴重的話還要倒貼。
爆倉的四大元兇
1. 保證金不夠
很多新手把帳戶裡的錢全拿去開倉,一點餘地都不留。市場稍微波動一下,維持保證金不足,直接被秒爆。這是爆倉最常見的原因。
2. 市場黑天鵝
非農數據公布、政策突發變化、宏觀經濟衝擊……市場出現極端波動。槓桿頭寸在3秒內就能蒸
BTC-1.26%
ETH-5.71%
查看原文
展開全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合約交易究竟是什麼玩意兒?
說白了,就是用一小筆錢去控制大筆資金的遊戲——可以看漲也能看跌,隨時買隨時賣,方向對了秒賺錢。槓桿效應是最大的吸引力:你只需投入1塊錢保證金,就能操作5塊甚至更多的交易。
簡單對比一下:現貨是直接買賣商品,合約則是提前約定價格和時間。打個比方,蘋果現在賣5塊,你覺得明天會漲到8塊,那就以5塊的價格和賣家鎖定未來交易。真的漲了,你就賺3塊;如果跌了反而虧。反過來賣家也能反向操作,通過做空獲利。
這機制靈活是靈活,但風險也拉滿——槓桿是把雙刃劍,賺得快虧得也快。不少人就是被"單車變摩托"的夢想吸引,最後反而摔車。合約交易確實是當下數字貨幣投資的主流,但前提是你得懂風險管理。
想要穩健交易?別忘了設止損。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銘文真的還能賺錢嗎?鏈上數據告訴你真相

銘文市場熱度依舊,但大多數新進者在賭第二個 ORDI。銘文是透過 ORDI 協議刻錄資料在比特幣上,BRC-20 熱度高但風險重重,市場資訊不對稱、基礎建設差,而持幣者多的專案成交量低。參與需謹慎,切勿成為接盤俠。理性投資,風險自負。
ai-icon本文摘要由AI總結生成
ORDI-2.9%
BTC-1.26%
SATS-0.63%
RATS8.9%
查看原文
展開全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合約爆倉到底是怎麼回事?一文看透高槓桿的真面目

你是不是經常在幣圈看到"爆倉"這個詞?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一夜歸零。其實99%的爆倉悲劇都源於同一個東西——槓桿交易。
爆倉其實就一句話
當你的虧損達到一定比例,系統直接幫你平倉,帳戶清零。沒商量,系統自動執行。
為什麼會爆倉?槓桿惹的禍
正常情況,你有100塊錢就只能投100塊錢的生意。但合約交易不一樣——交易所借給你錢。
比如你用100塊錢開100倍槓桿,等於你在操作10000塊錢的倉位。這就像物理上的槓桿,撬動的力越大,效益和虧損都被放大了。
具體算法:
- BTC價格50000,你投500U開100倍槓桿
- 幣價漲1%,你就賺了500U,效益翻倍
- 幣價跌1%?完
BTC-1.26%
查看原文
展開全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多米尼加真的要擁抱加密了?這個加勒比國家的監管反差有點意思

加勒比海的多米尼加共和國,最近成了個矛盾體。一邊是央行2021年直接喊話"加密不是法定貨幣",警告金融機構別碰;另一邊是本地加密市場去年收入超過1200萬美元,使用者成長率52%。這波操作屬實有點東西。
現狀:政府冷漠 vs 民間火熱
多米尼加共和國1140萬人口,是加勒比第二大經濟體。但經濟結構有點脆弱——嚴重依賴美國僑民匯款,失業率和貧富差距都挺大。這種情況下,加密反而成了本地人的"財富出口"。
諷刺的是:政府沒有一套像樣的加密監管框架,這就造成了法律灰色地帶。沒人管的地方,詐騙和洗錢風險也跟著來了。
稅務框架很清楚,但加密部分是空白
多米尼加的稅制是屬地制,境內收入統一徵稅:
查看原文
展開全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幣圈黑話大白話版|從GM到Rug Pull,新手必懂50個術語

本文介紹了幣圈常見的縮寫及術語,如GM、HODL、FOMO等,幫助新手理解社群用語。還解釋了競爭幣、山寨幣、迷因幣等概念,提醒新人如何避免風險,做到理性投資,強調了掌握術語的重要性和理解背後邏輯的必要性。
ai-icon本文摘要由AI總結生成
BTC-1.26%
ETH-5.71%
DOGE-0.51%
SHIB-2.25%
查看原文
展開全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 區塊鏈遊戲到底是個啥?一句話說清楚
簡單粗暴地講,**鏈遊就是能賺錢的遊戲**。
傳統遊戲裡你辛苦打裝備、刷副本,最後這些虛擬資產全是遊戲公司的,你只是個消費者。鏈遊不一樣——你打出來的代幣、道具、NFT統統歸你,可以直接在交易市場賣錢。邊玩邊賺,說的就是這個。
不過現在玩鏈遊的人分兩種:
**一種是真愛玩家** — 就是單純喜歡遊戲本身,看重遊戲體驗和可玩性。
**一種是純投機客** — Web3這波人多半是這種,沒時間天天肝遊戲,就想透過P2E機制快速套利。
這裡面有個問題:如果P2E效益設得太高,項目方急著割韭菜,最後就是快速崩盤。所以關鍵看項目方怎麼設計經濟模型——效益太高項目死,效益太低沒人玩,平衡點才是活路。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美債35兆美元突破天花板,中國7710億美元美債成為「王牌」?

美国國債規模突破35萬億美元,平均每人背負10萬美元債務。中國作為美債第二大持有國,持有7710億美元,引發討論如拋售美債的後果。儘管拋售會引發金融動盪並損害美國信用,但中國此舉對自身卻是虧本。真正的打擊在於去美元化,全球多國已開始這一體系,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新清算體系,挑戰美元霸權。持有美債更應作為談判籌碼。
ai-icon本文摘要由AI總結生成
查看原文
展開全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全倉 vs 逐倉,新手一定要搞清楚

经常有人问我,到底该用哪种保证金模式。老实说,这俩模式差别还是挺大的:
全倉模式就是你账户里所有钱都能当保证金用,相当于一个大池子。好处是爆仓风险低,只要不是极端行情基本死不了。缺点是一旦出现巨大亏损,整个账户都跟着遭殃。一般机构或老手用来做套期保值,因为他们能控风险。
逐倉模式呢,每个仓位的保证金是独立的、固定的。这个仓位亏完了就强制平仓,但别的仓位不受影响,你账户里的其他资金安全。听起来好像很保险?其实不是——波动剧烈的情况下,逐倉很容易被爆,但好在损失被限制住了。
怎么选?
- 新手:逐倉,把风险框住
- 老手/机构:全倉,灵活应对套保需求
- 波动剧烈行情:优先逐倉,避免被一波带
展開全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從英語名師到幣圈爭議人物,李笑來的故事到底是教科書還是反面教材?

李笑來這哥們兒的經歷,說起來比小說還離譜。
早年在新東方教托福,靠段子式教學法和暢銷教材成了明星講師,攢了第一桶金。這時候他就開始琢磨計算機技術,有點前瞻眼光。
真正起飛是2011年進幣圈——6美元買入2100枚BTC,後來比特幣跌到1美元時還在抄底,自稱最後握了"六位數比特幣"(首位數是1)。到2013年BTC突破千元,他直接登上《華爾街日報》被封"中國比特幣首富",身家一度超1億美元。期間還搞幣基金、幣付寶交易平台,投資EOS等項目,這波操作確實有點東西。
轉折來了——2018年錄音門事件爆出。李笑來在私下錄音裡說散戶是"傻X的共識",瞬間人設崩塌,幣圈口碑一落千丈。
之後改道知
BTC-1.26%
查看原文
展開全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幣圈逃頂必讀:M頭形態怎麼玩才不被套

很多人一看到幣價衝上去就開始FOMO,結果被套在山頂。其實這裡面有個經典的"M頭"形態,學會識別它能幫你少虧不少錢。
什麼是M頭?
簡單說就是幣價連續漲幅後,在高位形成兩個相近的峰值,看起來像英文字母M。第一個峰叫左峰,第二個峰叫右峰,兩個高點之間的低點形成一條支撐線,這條線叫頸線。當幣價第二次衝高後掉頭向下,跌破頸線,M頭才正式成立。
M頭有什麼信號?
成交量是關鍵:左峰成交量最大(散戶追高爆量),右峰成交量明顯萎縮,說明後續漲勢乏力,資金在逃離。這是最危險的信號——漲幅動能已經耗盡了。
高點細節:理論上兩個頂點應該差不多高,但實際中左峰常常比右峰高2-3%,這叫"右肩不抬"
查看原文
展開全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有個狠人在抄底!
這條鯨魚最近又出手了——在BTC跌到110,500美元的時候,硬生生砸下98.61枚BTC,總共掛單124.34枚。
看交易記錄,這哥們勝率爆表(100%),屬於那種手感賊準的大戶。不過最近也有點難受,浮盈從高點縮水到78.5萬美元。
咋回事呢?典型的持倉回調。但人家沒怂,反而越跌越買。這操作說明啥?大資金對後市還是看多的,至少在這個價位覺得有撿便宜的機會。
散戶看好戲就行,別盲目跟風。大戶的勝率高是因為資本充足+經驗豐富,小散哪樣都缺。
BTC-1.26%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 幣圈今年為何沒跑贏美股?三個數據揭真相
又到月底了,回顧一下2025年幣圈的成績單——說實話有點尷尬。
**行情復盤**:10月那波暴跌(1011事件)留下的創傷還在,大盤進入修復階段,這種級別的爆倉行情通常需要數月才能緩過來。原本10-11月是我們減倉的黃金窗口,結果現在卡在了尷尬的位置。
**為什麼不行?**三個現實擺在面前:
1. **跑不贏美股**:美股在降息週期持續創新高,但幣圈今年報酬率慘淡,連A股都甩了幣圈一截
2. **山寨幣成了坑**:大量小幣種還在打地板,持有者基本在排隊解套
3. **資金品質變了**:今年進場的主要是機構資本,韭菜少了,導致市場從"社群共建"變成了"資本博弈",這改變了整個生態
**為什麼會這樣**?入場資金風險偏好下降了。在這種環境下,幣種選擇就變得生死攸關——別在垃圾山寨上浪費彈藥和時間成本,這是硬建議。
**新現實**:隨著幣圈體量擴大,大漲大跌的行情越來越稀缺,我們的盈利預期也得相應調低,從追求暴漲轉向做好波段。
**技術面**:昨天確實急跌,但沒有擊穿前低,還是在反覆探底。BTC的關鍵支撐在9萬美金,只要守住就說明牛市還沒有正式宣告結束。中樞價位11萬美金上下震盪,都在可接受範圍內。
**核心觀點**:雖然短期行情萎靡,但幣圈本質上還是個增量市場值得參與。關鍵是選對賽道、降低預期、做好風險管理。
BTC-1.26%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比特幣能漲到100萬?這個邏輯我細扒一遍

网上有人說BTC能到100萬美金,咋聽起來像在吹牛。但仔細想想,這事兒還真有門道。
為啥不能完全否定
第一個硬邏輯:BTC本質上是"堅硬"的儲值品。它不是錢(通縮設計決定了),而是比黃金還純的金融資產。
對標一下:
- 黃金:市值18萬億美元
- BTC:市值1.8萬億美元
BTC只需要吃掉黃金市值的一半,價格就能翻個幾倍。考慮到未來法幣繼續貶值,黃金市值還會上升,BTC達到100萬美元理論上沒有障礙。
第二個硬邏輯:庫存流量比(Stock to Flow)。
簡單說就是:存量/產量。
- BTC每4年減半一次產量
- 但市場存量在持續累積
- 結果?SF比每4年翻倍
這意味
BTC-1.26%
查看原文
展開全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ChatGPT炒股一個月躺賺25%?高中生的"人機大戰"結果驚人

一個17歲高中生最近火了——他用ChatGPT炒美股微型股,一個月竟然賺了25.2%,同期標普500只漲了4.5%。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AI選股能力碾壓大盤。
比賽規則很簡單:拿100美元,只能買市值低於3億的小盤股,整股交易,別用槓桿。兩大AI選手上場——GPT-4o和DeepSeek。
結果很戲劇化:DeepSeek首周就虧了18%,直接被淘汰;GPT-4o卻首周漲6.72%,之後幾度大起大落,但就是能反彈。到第7周,效益已經是25%+。
更絕的是,GPT-4o做過幾個"神操作"——比如看好某家藥企會在9月發布臨床試驗結果,就直接梭哈32%的現金進去。這份定力,真把巴菲特都秒殺了
查看原文
展開全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 熱門話題查看更多
  • 熱門 Gate Fun查看更多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