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领域市场回调 兩年時間,本金從2萬漲到140萬——聽起來像是抓住了某個暴漲山寨幣?
恰恰相反。
我做的,是那種最不性感的事:盯着幾個主流標的,設好價格區間,等。像個木頭樁子一樣等。
市場上多數人在幹什麼?追Alpha、刷K線、聽大V喊單,恨不得把帳戶當成遊戲機。結果呢?牛市賺一波,熊市全吐回去,循環往復。
我選了條截然不同的路,總結下來就是三個動作:
**第一,目標不亂換。**只盯2-3個長期跟蹤的幣種,不管哪個新幣漲了50%還是500%,跟我沒關係。別人換倉忙到半夜,我睡得很踏實。
**第二,價格說了算。**提前劃定進場位和出場位,像在地圖上畫線。價格不到那個點,手就別碰鍵盤。市場再瘋狂,也跟預設的計劃沒關係。
**第三,倉位寫進DNA。**每次開倉最多用總資金的1/5到1/3,止盈止損在下單那一刻就定死。盤中漲了也不加碼,跌了也不補倉,把人性這道關徹底焊上。
爲什麼這套看起來「慢吞吞」的方法能跑出結果?
因爲幣圈真正喫人的地方,不在於你懂不懂技術分析,而在於你能不能管住那只想「再賭一把」的手。
聰明人總想預判行情拐點、滿倉梭哈抓倍數,但市場專治聰明人。我帳戶也曾回撤到1萬出頭,但沒破規矩亂動,就是按計劃熬着。結果兩年下來,帳戶從五位數慢慢爬到六位數,再到現在的七位數。
這套方法你能復制嗎?能。
但你得先過兩關:忍得住無聊,抗得住誘惑。看着別人曬收益截圖時你能穩住,看着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