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激励计划」开启:入驻广场,瓜分每月 $10,000 创作奖励!
无论你是广场内容达人,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优质创作者,只要积极创作,就有机会赢取豪华代币奖池、Gate 精美周边、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丰厚奖励!
参与资格: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报名👇
1️⃣ 其他平台已认证创作者
2️⃣ 单一平台粉丝 ≥ 1000(不可多平台叠加)
3️⃣ Gate 广场内符合粉丝与互动条件的认证创作者
立即填写表单报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丰厚创作奖励等你拿:
🎁 奖励一:新入驻创作者专属 $5,000 奖池
成功入驻即可获认证徽章。
首月发首帖(≥ 50 字或图文帖)即可得 $50 仓位体验券(限前100名)。
🎁 奖励二:专属创作者月度奖池 $1,500 USDT
每月发 ≥ 30 篇原创优质内容,根据发帖量、活跃天数、互动量、内容质量综合评分瓜分奖励。
🎁 奖励三:连续活跃创作福利
连续 3 个月活跃(每月 ≥ 30 篇内容)可获 Gate 精美周边礼包!
🎁 奖励四:专属推广名额
认证创作者每月可优先获得 1 次官方项目合作推广机会。
🎁 奖励五:Gate 广场四千万级流量曝光
【推荐关注】资源位、“优质认证创作者榜”展示、每周精选内容推荐及额外精选帖激励,多重曝光助你轻
HyperEVM正在给Hyperliquid拖后腿?
作者:雨中狂睡
在 Hyperliquid 被 fud 最猛的时候,诸如 @smartestmoney @CL207 等大哥都在入场买入。
而那个公开做空的哥们,正在被清算。
Hyperliquidated.
如果你是因为团队 unstake 或者解锁而去在高位卖出/做空 $HYPE ,我觉得是没问题。但需要请想清楚的一点是, $HYPE 短期的下行,并不意味着 Hyperliquid 的基本面变坏了。相反的,随着 Hyperliquid Hip-3 的推出和扩展,我觉得 Hyperliquid 的基本面正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到的事情。
以及,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具体哪篇我就不放链接了),简单聊一下我的观点。
那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是「HyperEVM 生态与 $HYPE 暂未对齐导致了市场对 Hyperliquid 的估值评级还停留在 Aave、Uniswap 的应用这个级别,而非 Layer1/Layer2 这种基础设施级别」。
我觉得,说 HyperEVM 生态与 $HYPE 暂未对齐是没问题的。HyperEVM 生态目前真正拥有价值的协议应该只有 $HYPE 的 LSD 协议。
但需要克服的一个思维误区在于,团队推出 HyperEVM 并不是为了抬升 $HYPE 的估值级别,而是希望 HyperEVM 生态项目能够产生与 Hyperliquid 核心 PerpDEX 产品的协同效果。
我们不能将传统的胖协议瘦应用理论应用到 Hyperliquid 上——很多项目推出 Layer1 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卖币,而我们在 Hyperliquid 团队行为上并没有看到这种迹象。以及,大部分 Layer1 项目方努力发展生态,是为了让自己主链代币拥有一个承接池,即获得充足的退出流动性。
而且,事实证明,用更高价值去判定基础设施的估值本身就是加密世界一直以来的一个价值错判。
Fees Don’t Lie.
Layer1 市值占 Total Market Cap 的90%,但他们的费用只占总费用的12%。加密货币的估值定价仍然基于“胖协议瘦应用”理论。但数据显示的情况恰恰相反。
Hyperliquid 或许能够改变这一情景。应用是最直接的价值捕获层,将长期的、大量的费用收入投入到自身代币的回购中才是 $HYPE 的价值支撑。长期来看, $HYPE 的价值不是由 HyperEVM、Hip-3 所带来叙事驱动的,而是由其费用决定的。
Hyperliquid 并不需要 HyperEVM 生态作为 $HYPE 的退出流动性,实质上,其产品费用才是 $HYPE 的退出流动性。以太坊也一样,它也有销毁机制,但它无法捕获足够的费用,而 Layer2 利用了以太坊的安全性,但又没能将其创造的价值重新反哺至 $ETH 上。所以,很多人都会把 Lighter 当成是以太坊的转机,希望作为 Layer2 的 Lighter 能够为以太坊创造出价值增量来。
我们再将话题转回至 HyperEVM 上。HyperEVM 上的开发者在一开始遵循的还是在其他链开发的逻辑,给 HyperEVM 搭建完整的 DeFi 生态和炒 meme,比如做 LSD、借贷和 DEX 等产品。但这些产品,除了 LSD 外,并没有为 Hyperliquid 的核心产品 PerpDEX 提供价值增量。这也导致了 HyperEVM 没办法与 $HYPE 对齐。
不过,就像我上文提及的,虽然直至现在 Hyperliquid 还没有出现现象级的、能够与 Hyperliquid 核心产品产生共振的 DeFi 产品,但至少现在,Hyperliquid 还并不需要生态作为 $HYPE 蓄水池。所以,生态项目和开发者还拥有充足的发育时间。而且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产品的出现和发展(比如最近即将 TGE 的 @harmonixfi @hyperbeat ),只是获取用户和信任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我觉得这是一个完全不需要去担心的问题。
最后,回归到第一性原理来看,Hyperliquid 团队所有的工作和产品更新,都是在为其核心产品服务。如果只是用传统币圈思维去看 Hyperliquid 的估值上限,就有些盲人摸象了。
That’s all, hyperliquid.